首页>资讯 > 科技 > 正文

智能化生产单元引入了农业物联网技术 推动北京蔬菜高质量发展

2021-10-12 10:21:28 来源:科技日报

“与传统蔬菜生产模式相比,智能化生产单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轻简化栽培,缓解了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以往5个棚(每个400方米)整个番茄生产季需要大约人工120人·天,而现在只需要人90天,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25%以上,极大地降低劳动成本。”10月11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科长徐进在北京昌金六环农业园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当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坚持以蔬菜生产技术研发为基础,创新多项科技成果,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的技术沉淀,在轻简高效栽培方面不断获得突破,不仅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而且也为首都“菜篮子”的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0年,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已在昌金六环农业园建成我市首个塑料大棚智能化生产单元,并进行黄瓜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更进一步,将智能化生产单元与高品质番茄生产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

据介绍,今年秋季的生产于7月20日定植, 5栋“成方连片”的番茄采用统一的生产模式和栽培管理措施,整齐划一。智能化生产单元引入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远程监测控制。在此基础上,该模式还集成应用温室智能调控、省力化作业等14项科技成果,将环境调控、水肥管理、精准施药等各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与技术集成,实现地区可复制的蔬菜种植全程数字化管理。品种方面,以“十三五”期间筛选出的高品质番茄“京采8号”和“京番309”作为主力,再配合2个最新筛选出的口感型番茄品种,可满足高端市场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北京蔬菜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通过基质化栽培及营养液科学管理提高了水肥利用率,亩节水25立方米、节肥10公斤;通过信息网络一体化采集体系建设实现了设施内环境的实时监测预警与调控、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植物保护药剂施用量降低了30%;通过精准的水肥调控,极大地提升番茄果实的品质,目前一穗果实已经陆续成熟,均可溶固形物含量达到7.8%以上,较普通栽培模式提高了10%以上,满足了居民对高端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

效益方面,按照设备10年折旧计算,塑料大棚增加智能化生产设备均每年一亩地会增加投入4700元,种植高品质番茄每公斤售价为20元,同时还可节省人工成本以及底肥投入,合算下来一亩地每年可以实现节本增收至少9000元。

果菜智能化生产模式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信息,帮助生产者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决策,将农业生产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引领京郊地区传统农业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标签: 农业,联网,技术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