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陕西多点发力 推动协同“减负”

2021-08-17 08:28:42 来源:西安新闻网

连日来在记者采访中,诸多专家和教育从业者表示,实施“双减”政策,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同时也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加法”,家校社协同共育,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新常态。

“双减”政策出台,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相对容易,但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未来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如何确保“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实、落地,西安正在探索中前行。

图为碑林区雁塔路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孩子们(2179084)-20210816164833.jpg

【陕西探索】

多点发力 推动协同“减负”

据悉,截至2020年底,陕西省共有义务教育学校6251所,在校生数406万人,专任教师27.8万人。截至目前,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有3171所,参与教师11.8万人,惠及学生161.3万人。

陕西出台系列文件,为“双减”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积极推进“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双减”筑牢根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全链条推进作业、手机、睡眠、体质、读物等五项管理,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校外培训督导检查,规范培训行为,缓解群众焦虑,为“双减”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陕西坚持疏堵结合,推动服务“减负”。全力推动课后服务工作,促进课后服务与“三个课堂”深度融合,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证照不全、超纲超前教学、一次超3个月或60课时收费、违反培训时间规定、虚假广告宣传、学校教师在培训机构代课”等行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校外培训监管全省一张网,为“双减”拓宽道路。

另外,下一步将坚持多点发力,推动协同“减负”。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让学生在校内学好、学足;通过父母大讲堂等,提升家校共育水;发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作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明确要求停止义务教育段暑期学科类校外培训,协同发力,为“双减”营造良好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实践活动(2179082)-20210816164830.jpg

【西安行动】

落实更有质量的课后服务

据悉,早在2019年8月,西安市教育局联合五部门便发布了“关于印发《西安市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21年4月底,西安市明确课后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小学每生每月不超过140元,中学每生每月不超过100元。

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9月开学后,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要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实现全覆盖。届时,西安市将全力推动这项工作,让更多家长和孩子受益。

与此同时,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教育局也迅速行动,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确保“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曲江教育局召开学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专题会,要求各校利用假期时间认真研究作业设计,作业不仅要减量更要提质;组织区内各义务教育学校及培训机构立即开展排查整治;全力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在2021年秋季学期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阎良区教育局召开校外培训机构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会,从8月1日开始,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组织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

新城区指导各校成立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作业审核小组,分年级精准实施“作业革命”;开设校本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学中提升核心素养;做优“名校+”集团化办学,拓宽优质资源“通连共享”通道,深耕“新城好课堂”;实现课后服务“提质升级”;实行“双减”半月通报机制,确保落实举措和目标预期高度统一。

同时,灞桥区、碑林区、高新区等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也纷纷召开专题工作,立即部署,分别采取科长包片、机关干部包校,对区域内培训机构多轮次开展地毯式排查、鼓励学生暑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深化“名校+”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系列措施,落实和推进“双减”政策。

学校里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活动(2179088)-20210816164838.jpg

【学校探索】

“花式”暑假作业 探索减轻课业负担

从这个暑假开始,我市不少学校就启动了“双减”落实措施。科学实验、劳动实践、阅读鉴赏、数学“物品质量”概念的体验、垃圾分类实践……莲湖区远东实验小学的暑期作业以各类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走进社会,学会用脚行走、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推出了“劳动教育+户外劳动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在社区、公园、街道等户外场所义务劳动;同时还布置了“家务作业”,让孩子们学铺叠被子、叠衣服、清洗衣物、洗菜、包饺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谈及“双减”政策下,如何减轻学生的校内课业负担,碑林区雁塔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胡兵说,针对政策提出的“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学校已经作出了相应规划。

“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良好学惯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语文识字,需要孩子们花大量时间进行书写练。因此,我们在下学期课时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语文自课,保证孩子们在校内完成书写练,回家后布置一些阅读、背诵、赏析等口头作业和各科项目化学生实践活动。”胡兵说。

什么是项目化学生实践活动?胡兵解释称,这是落实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举措。她举了个例子,“我们会让一、二年级的孩子通过实践,了解自己的家和学校的方位,上学路上要花费多长时间、有多远的距离、会遇到哪些标志建筑物等,孩子通常会花费一个月完成这个小项目,最后会在班里给老师和同学们口述他的收获。” “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大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引导,重点宣传‘双减’政策,让家长们理解国家出台这项政策的深远意义和良苦用心。”胡兵说。

对课后服务工作,胡兵说,“其实,西安有的公办学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课后托管服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取消了。”应家长要求,自2018年起,雁塔路小学再次启动了课后托管服务。“多年来我们一直有午托服务,许多家长提出,希望学校提供晚托服务,针对有需求的家长,学校启动了课后托管增值服务,周内每天放学后开展两堂课的作业辅导,然后吃晚餐,家长可以6点半来接孩子,全校有三分之一多的孩子参与。”胡兵告诉记者,负责课后托管服务的既有任课老师,也有学校专门聘请的辅导员老师,家长只需支付孩子的餐费即可,切实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今年9月开学后,我市将努力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下一步学校将结合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丰富多彩的学校课后实践活动(2179100)-20210816164952.jpg

【专家建议】

双减”核心——

减去家长“心病” 让家庭教育回归本位

面对“双减”政策出台后一些家长的担忧和心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宝通表示,“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去家长的“心病”,扭转家长的认知。张宝通说,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大学直至读研,需要20多年时间,整个成长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但现在的社会氛围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了“百米赛跑”,强调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他说,许多孩子在学校的课业负担已经非常沉重,校外培训机构更是推波助澜,一些机构甚至打出了“您来,我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样的招生广告,进一步点燃了家长的焦虑情绪,让家长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这场“百米赛跑”中,严重消耗了孩子们的学和探索热情,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成长。

“孩子的人生是长跑,潜力很重要。”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校长董彩凤也持同样的观点,她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基础”是第一位的,学校和家长要同向同行,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积蓄能量,而不能仅仅追求一两次“短跑”的成功,并非只能靠抢跑才能提升学业成绩,教育要遵循其规律。

孩子上了培训班一定能提高成绩,不上培训班就一定学不好吗?“其实,一部分家长‘补’的是自己的心理安慰。过度培训,其实透支着部分青少年的阳光心态和身体健康。”董彩凤结合自身参与教育改革的经历说,很多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便花钱让孩子上补班,只是找个心理安慰,实际补成果如何却也未可知。

张宝通也指出,一些孩子看似背着书包去了辅导班,听课效率却很差,甚至将辅导班当作课余放松、睡觉的地方;而有的孩子从小到大没上过几堂课外辅导班,成绩却十分优秀。孩子的学成绩,固然与学校学氛围、教师教学水有关,但更重要的,则是孩子从小培养起来的学惯,这就与家庭教育本身有着莫大关系。

张宝通认为,“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更应回归本位,家长应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起“玩就开开心心地玩,学就认认真真地学”的学理念,重视预、复、纠错、书写惯等,对学有规划、有条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而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也应大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孩子在学校就能“吃饱吃好”,并且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减少因教育资源不衡造成的家长焦虑。

“双减”关键 ——

学校为主阵地 “三个课堂”打出“组合拳”

如今,许多家长被培训机构裹挟,认为如果不送孩子上校外培训班,就会比其他学生落后。这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变成了两轨制:一轨是学校的免费义务教育,一轨是收取高额学费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不仅冲击了学校教育秩序,也会导致孩子不重视课堂学

“‘双减’工作的关键是抓住课堂,学校要守住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如提供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而绝不是旗鼓相当,甚至喧宾夺主。

“学校的主阵地在课堂,最重要的是抓住‘第一课堂’的学。而第二课堂是3:30-6:00的延时教育,以前这个环节相对弱一些,学生放学后要么回家、要么去培训机构补。今后,‘第二课堂’应满足学生个化发展和需求,因材施教。”解慧明建议,第二课堂可设置多个学场地,一方面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补;另一方面作为个化发展的场所,跨年级、跨班级、跨师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另外,“第三课堂”也应由学校主导进行整体规划,在周六周日或寒暑假,组织学生走进校外课堂,如:研学基地、森林、博物馆、大学实验室等,培养创新人才。“三个课堂”打出“组合拳”,让真正的教学变革发生在课堂上,这也是建设“西安好课堂”的真谛所在。

长期在培训机构参加辅导的学生,多少有一种“这节课没听懂没事,反正课后有人给我补呢”的观念。“校外培训机构是对学校的有效补充,但应注意“缺啥补啥”,不应长期依赖。天天上、周周上,反而会让学负担加重,导致孩子对学的责任心和兴趣降低。另外,只是机械化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未来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不行的。”解慧明认为,“双减”政策出台有必要,是为了未来孩子们的发展。

如同环境治理需要打出“组合拳”一样,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应声落地的“双减”工作标本兼治,多方联动的特征同样明显:通过从严治理,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缓解家长焦虑,同时引导家长以一颗常心对待孩子的教育。

“双减”之本 ——

深化教育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逃出“题海”梦魇

课外补机构无序发展,事实上成为影子教育,学生和家长身心俱疲。”教育专家、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总校长刘鹏认为,教育“内卷化”“鸡娃”普遍化,一系列连锁反应使众多家庭困在严重的焦虑情绪中。长远来看,由此带来的“生不起、养不起”的压力甚至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均衡发展。

刘鹏说,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一直受大众关注,导致的休息时间不足、心理状态不稳定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未达标。同时,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

在我国,教育“减负”的政策长期存在。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但几十年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多有存在,学生的学业压力仍然很大。说到底,教育“减负”不是仅靠“机械减少作业”“遏制教培机构”就能一步到位的,还是应该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根源问题。

刘鹏认为,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以及补机构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有的学生在校内“吃不饱吃不好”,所以才会在校外“加餐”,这就要求我们全日制中小学强化主阵地作用,切实实施课堂革命,通过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达到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教育评价的有机结合,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第二,目前的许多考试,事实上是知识立意,师生和家长发现通过“题海战术”“机械训练”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成绩,于是学生陷入“题海”、不断增负,这样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是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深化教育评价考试制度改革,中高考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中考应该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科目,变选拔考试为水考试,适度降低试题区分度;高考也应减少考试科目,统筹试卷的信度(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和稳定程度)、效度(考试有效或正确的质量指标,反映着考试是否达到它的预定目标,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难度和区分度,才能通过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使学生逃出“题海战术”的梦魇。

“总而言之,补机构无序泛滥、学校热衷于‘题海战术’都是表象,根源如果不解决,那所有的‘减负’只能是一阵风。只有变扬汤止沸为釜底抽薪,才能真正造福于学生。”刘鹏说,“减负”容易,“增效”难。只有“减负”和“增效”的均衡统一,才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真“减负”、好教育。

丰富多彩的学校课后实践活动(2179098)-20210816164948.jpg

【配套政策】

“双减”政策下的国家配套服务来了

记者获悉,“双减”下的国家配套服务也来了——教育部推出了免费的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科目学资源,只要在网络上搜索“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台”,便能直接进入,点开就能学,不用下载App。此外还有防疫教育、品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资源。

记者亲测发现,云台资源以微课视频为主要形式,中学微课时长为20-25分钟、小学微课时长为15-20分钟,符合网上学特点及视力保护需求。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最大限度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契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惯和需求。

标签: 减负 中小学 教育 陕西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