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坚持科技创新 探索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

2021-10-28 10:48:54 来源:科技日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黑土地保护利用对于提高粮食综合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10月27日黑龙江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介绍了黑龙江省在扎实做好黑土耕地保护利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方面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黑土地是大自然赐予黑龙江的宝贵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龙江耕地面积占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0.6%,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资源,聚合力量,综合施策,在黑土地保护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较好成效。促进了粮食综合产能提升,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黑龙江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平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

在推进黑土地保护过程中,黑龙江坚持高位推动,用规划引领黑土地保护。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十二项工程之一重点推进。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黑土地保护工作,并深入科研单位和基层实地调研指导。黑龙江省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黑土耕地保护推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特别是今年,衔接《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黑龙江坚持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综合施策,提升黑土耕地质量。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0年底,黑龙江省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8116.5万亩,2019、2020年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奖。今年黑龙江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全省共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10万亩,较去年增加156万亩。

重点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行深松整地为核心的科学轮耕制度,黑龙江省累计装备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7.7万台,旱田实现每3年深松一次。去秋今春,黑龙江省共完成玉米秸秆翻埋还田面积2340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2310万亩、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1298.2万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同时黑龙江省在24个县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任务190万亩,在19个畜牧大县和畜禽粪污资源量大县启动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重点突出黑土耕地生态环境改善,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秸秆还田利用和增施有机肥,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黑龙江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5%和42%。

坚持科技创新,探索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近年来,黑龙江根据黑土地分布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分区域、分土类、分作物加大关键技术的综合组装和推广应用,因地制宜探索总结了秸秆翻埋、碎混和覆盖还田,有机肥深混培肥土壤、合理轮作及保护性耕作等黑土保护模式,所形成的“龙江模式”、“三江模式”被纳入《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10种黑土地综合治理主推技术模式。

黑龙江还把黑土地保护纳入与农业农村部省部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依托黑龙江省农科院,整合资源力量,组建黑龙江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成立了由省内外54名专家组成的省级黑土地保护利用专家组,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

坚持强化监管,健全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要求,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布局,努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强化管护制度建立,探索实施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责任体系。《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和《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草案)》已经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力争年底前颁布实施。

“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将持续加大黑土耕地保护利用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分级分类,不断丰富黑土地保护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到2025年,黑龙江省要建设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1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1克/千克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亿斤,真正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使黑土地越来越肥沃,稳固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标签: 龙江,模式,保护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