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经 > 正文

打造创新影响力,以创新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1-12-31 13:42:53 来源:第一财经

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不仅是推动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月23日,2021年第一财经创新力资本年会在上海举办,权威专家学者、知名投资人、龙头企业代表等齐聚现场,共同分享创新感悟与年度观察,探讨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前瞻思考。

上市公司的创新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样的创新成果才能被成为创新力?创新影响力又对上市公司提出哪些要求?在本次年会的首个圆桌讨论环节上,来自科创上市公司、服务科创企业的中介服务创始人对上述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上市公司要有力度的创新,要与创新思维同行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做好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董监高合规工作,这既是发挥创新“领跑者”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上市公司构建新格局下的应时而为。

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超4000家,不仅有360多家“硬科技”科创板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也有千余家来自建筑、能源等传统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也在通过创新实现蜕变。

创新是个古老的词汇,有它应有的内容和它的方法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创新发展涉及多个维度,如技术、产品、影响力、治理水等。创新力不等于创新,前者讲究公司创新的力度、发力方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需要具备的创新力不尽相同。

会上,回天新材董事长章锋认为,创新有力度、有效果才是创新力。“创新力是很少见的,因为没有力度创新可能没有效果。我是做制造业中新材料的,我认为,有力度的创新就能为国家做贡献,能够替代、改变日益增长的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章锋说。

创新力对科创板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不言而喻,科创企业需通过长时间、高投入的研发实现技术革新推动产品迭代。华兴源创是科创板“001号企业”,在华兴源创董事长陈文源看来,只有快速迭代的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产品、企业组织甚至管理思维都需要同步创新。

“华兴源创属于细分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包括了颠覆技术或者是连续技术,企业应该两手转同步施行。只有技术也是不够的,还需要产品、组织等方面配合。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思维创新,”陈文源说,“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有一点成就后容易把曾经的成功路径总结为未来能够依赖的‘所谓路径’,这种做法形成的创新是比较弱的。因此,创新力需要有创新思维同行”。

创新力效果的评价需要指标的量化。此次第一财经创新力年度调研,是以原创评价模型为基础,聚焦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从创新竞争力、创新影响力、创新管理和创新基础四大维度,对30余项调研指标进行取值评价。

在荣正咨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郑培敏看来,创新力是一个定量的概念,代表了创新的速度、力度、频次。“比如有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5%以上,这就是一个力度。创新力既要有投入,还要有一定的频度、力度和速度。这样两者的结合,既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做创新,并且在两方面的创新力度又比较大的公司,应当是具备创新力公司的画像”。

打造创新影响力,构建整体竞争力

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目前工信部公布的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90%以上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事实上,相比带着“科创基因”的“专精特新”企业,传统企业的创新转型之路更受市场关注。身处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面临着相对更大的转型压力,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转型升级是众多传统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上海建工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乔聪看来,像上海建工这样大规模传统企业要进行创新非常重要的是首先要进行战略上的创新。“所谓战略创新,就是以未来来推导现在,未来的建筑行业是怎样的、未来的建筑产品是怎样的,其实我们要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上海建工的产品是固定的,也是多样的,且存在产品结构复杂、使用周期长、体量较庞大的特点,这与传统的工厂化产品不一样”。乔聪认为,建筑其实是有生命的,怎么样围绕这样一种生命实现战略创新是关键点。“我们认为,从整个企业发展来看,是要塑造成一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商,这就是战略创新。当然,创新还有很多种,包括业务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等。”他说道。

对标国际领先企业是多数上市公司提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对标即竞争,除了技术、资金、体制机制文化每一个要素之外,更重要的竞争力还体现在每一个要素的协同发展的能力,构成的整体竞争能力。

陈文源说,“我在整个全球市场,国内的中小型科创企业应该坚持走长期主义。无论是设计、材料还是设备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打造企业的影响力。同时,竞争力不止是企业内部。对一个科技企业来说,包括国家战略,包括国家给予的机会,首先要去对外部,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充分的利用这么一个力量,来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竞争的外部的壁垒。”

注册制实行以来,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扩容。在郑培敏看来,注册制是为企业形成创新力提供了制度基础。上市公司数量增长催生了影响力需求。“明年的这个时候,A股上市公司数量有望超过5000家。随着市场信息量多,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比如机构的关注度等。”

标签: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