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全球最新:【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在常熟蒋巷村,听听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2023-04-26 08:19:56 来源:光明网

“咚咚咚……咔咔咔……哗啦、哗啦……”近日,当记者走在午间安静的蒋巷村村道上时,被一阵阵劈木材的声音吸引。循声过去,是一对老夫妇正在院子前整理一摞竹竿。他们的背后,是一座刷成淡粉色外墙的靓丽二层小楼。而放眼看过去,在蒋巷村这处位于江苏常熟的苏南村落里,类似的二层民居连成了壮观的“别墅区”,掩映在四月底这个时节的一片新绿中。

“砍这些竹竿做什么?”年已七十的蒋巷村民王兰英看到记者走近,便抬起头笑着回答,“我家的黄瓜地要搭棚子,准备用这些竹竿去修整哩。”当被问及为何家里只种了一些黄瓜,王兰英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已经大变样了,我们种黄瓜只是为了自己吃,给自己找些事做。”

听到这些话,谁能想到,50多年前的蒋巷村,还是一片遍布泥墙草房、“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的土地,农民基本温饱都无法满足。时任大队书记常德盛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口号,带领全村人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蒋巷全村总产值已达10亿元,村级稳定性收入28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6.25万元。“我们实现了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全覆盖,家家住上了220平方米的别墅。”蒋巷村党委第一书记常德盛说。王兰英也提到,自己家在2001年搬进了村里新建的“别墅”,每栋造价30余万元,村民只需出12.8万元就可买下。

走进蒋巷村的稻田,一块块水田里长满了绿萍。“我们要搞绿色发展,田地不仅要高产,还要高品质,种植有机大米必须要用有机肥料。”常德盛介绍,在水面上放养的绿萍,是一种富含氮、磷、钾的传统绿肥,肥力高、污染少,逐渐造就了肥沃的稻田土壤。如今,村民用手从绿萍下轻轻一挖,便是一大捧状如泥、黏稠而冒着油花的黑土。

王兰英一家就如村中多数人家一样,原本自己种着水稻、麦子。而今,他们已将田地流转给种粮大户,13个大户承包了蒋巷村已经建成的1200亩有机水稻田,全程机械化耕种、收割和存储,亩产达400至450公斤。据了解,2022年蒋巷村每亩耕地的经济效益约为2500元,今年将力争向每亩地净利润3000元靠拢。

无需再忙于耕种,蒋巷村民怎么致富?王兰英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和儿媳在村中的电子厂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孙女更是走到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打拼。“流转了土地,村里还给我们五口之家按人头每年发1万元分成。” 王兰英向记者盘算着,村里也给老人发补贴,男性满58岁、女性满55岁可按“老”取酬,每月领600至2300元不等的养老金。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每年还能拿到2000至3000元的补贴。

在蒋巷村200户人家、877名村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26.1%。常德盛介绍,2020年,蒋巷村投资近4000万元打造了有250个床位蒋巷护理院,设有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康复室、食堂、阅览室、休息室等功能室,并配套了6000平方米绿化公园。护理院中,第三方服务团队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疾病和康复治疗,以及精细化的生活护理服务。常德盛提到,老年人入住护理院,村集体每月补助800元生活费,每年年底发放1万元补助金,基本不用自己花钱,目前已有30余位老人入住。

年龄没有达到入住护理院的标准,而又没有子女长期照料,或因家中人口多而居住不便的老年人怎么办?距护理院不足百米的地方,还有158套在2003年建造的老年公寓,蒋巷村的老年夫妻双方年满65虚岁即可申请免费入住。走进每套约50平方米的三星标准公寓,家具、家电配套齐全,水、电、气、有线电视入户,可达到“拎包入住”的条件。“公寓离家不远,孩子们做了菜啊汤啊,会想着给我们送来,冬天里端过来也还是热乎的哩。”住在这里的老年人说。

记者了解到,建设老年公寓之初,村里还考虑到老年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在公寓旁留了18亩“自留地”,供他们在闲暇之余种菜。王兰英和老伴的黄瓜田便在其中。此外,村里因地制宜,为“闲不住”的老年人提供绿化管理、保洁等岗位,满足了老年人的劳动需求,也增强了他们的收获感。

临别之际,王兰英还不忘问起记者怎么吃午饭。“有空就进家里一起吃顿饭,给你看看我们家!”热情的王兰英说话时手里的活不停,满脸笑意。(记者 孔繁鑫)

[ 责编:李政葳]

标签: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