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观点 > 正文

用心当好知识产品“把关人”

2022-01-06 08:29:16 来源:南方日报

日,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梁佩兰集校注》被批“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一事引关注。批评文章以举例的方式细数书中的硬伤:一是错字、漏字、断句错误,二是注释质量严重注水,三是生搬硬套、胡乱发明。中华书局随后发布“致读者书”,承认“此文持论客观公正,所反映的问题属实”,并允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图书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作为图书质量的“把关人”,出版社本应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坚守认责负责的底线,为社会生产信得过的知识产品。对享有百年荣光的中华书局,有必要追问,诸多刺眼硬伤何以登上大雅之堂?

古籍整理并非易事。以此次备受争议的《梁佩兰集校注》为例,本套丛书仅收录的诗作就高达1900多首。广罗众本、考证背景、详加注释、点校精审,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精心打磨、字斟句酌。于古籍整理者而言,深厚的学术功底必不可少,久久为功的恒心亦不可或缺。正因如此,“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成为部分学人的真实写照。既然图书作者有意承担古籍整理之重任,就应当拿出学人的严谨风范,切实肩负起远播传统文化的担子。“高级别经费资助项目”空头衔华而不实,对作者的宝贵声誉无益,更误解了被研究者的本真面貌。

如果说古籍整理者是成就精品图书的“源”,那出版社的众多编辑无疑是关键“流”。于图书出版行业而言,三审三校是基本工作流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意在确保知识产品的高质量。古籍文献错误频仍,说明编辑们未完全尽到审核与校对之责。要承认,限于出版周期、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百分百避免图书出错显然不现实,有关部门将差错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深意正在于此。但仅一窥批评文章所列的凿凿例证,诸如将诗作中的“石钟”(地名)强行译为“石钟乳”,将“丈室”(一丈见方的居室)译为“寺主的房间”,如此低级错误恐难被读者接受。

著名诗人普希金曾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对于出版行业来说,书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而图书作者身肩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等重要功用,作用同样不容小觑。于今人而言,涉猎古籍本就存有天然障碍,若所品读之书还属“问题书籍”,显然,“尽信书,不如无书”。

图书出版本该传播知识而非谬误,减少乃至避免各类错误才是正解。如此看,图书作者当牢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训诫,用心用情、用力用功写好知识传播的大文章;“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对于包括中华书局在内的众多出版社来说,做好知识产品的“把关人”同样至关重要。

标签: 把关人,把关,当好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